close

改革試驗田 創新活力顯——回訪廈門自貿片區

東南網4月17日(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正式掛牌成立,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開始瞭一場聚焦制度創新的探索,也讓“自貿區”的概念從這裡飛入尋常百姓傢。

三年來,廈門自貿片區有著怎樣的成長變化,又給城市帶來瞭什麼?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在暮春四月再次走進這片改革熱土。

在自貿區東渡港區,繁忙依然是這裡的關鍵詞。2017年,廈門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吞吐量已突破1000萬標箱,全年共接待郵輪77艘次,郵輪遊客接待16.18萬人/次,新增海絲集裝箱航線3條,海絲航線已達45條。

在廈門自貿片區行政服務中心,數字化、信息化是最大的變化。服務大廳裡,自貿區大數據平臺通過搭建三維展示模型,將廈門自貿片區的動態、優惠政策和辦事指南等服務內容全方位地呈現在企業和群眾眼前;窗口前,排隊取號的情景已不復存在,借助新的預約排隊叫號管理系統,辦事的等候時間縮短瞭,窗口單位的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也隨之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正在幫助辦事者“少跑馬路,多走網路”。

當然,作為先行先試的改革主陣地,自貿區最吸引人註意的還是“潤物無聲”的內在變革所激發出的無限活力。數據顯示,掛牌起至2017年底,廈門片區新增企業超3.2萬傢,註冊資本近5300億元,片區形成航空維修、融資租賃、航運物流、國際貿易、高端制造、金融服務、創新創業等七大產業。

“2015年片區完成試驗任務62項,2016年82項,2017年78項,今年再推78項。”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掛牌三年來,片區在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對臺先行先試、法治化環境、事中事後監管等領域推出298項政策措靜電機推薦施,其中全國首創49項,復制推廣全市222項。

以市場準入和工程建設項目兩大領域為“牛鼻子”,帶動全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滿盤活”,廈門自貿片區在全國率先探索市場準入領域審批制度改革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既改革瞭審批方式,也強化瞭監管,做到“放得開,管得住”。

在制度創新油煙處理機價格的“滋潤”下,一批重點產業平臺也在自貿區內拔節生長。去年以來,廈門自貿片區在平臺建設中貫穿系統集成優勢,突出“保稅+”“金融+”“互聯網+”元素融入、全產業鏈條謀劃推進、對臺合作等特色亮點,帶動產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

截至去年12月,廈門機電設備展示交易中心已引進企業12傢,註冊資本1.5億元,含眾多國內外一線品牌;總面積5900平方米的廈門國際酒類交易平臺引進瞭國內酒類采靜電抽油煙機購額最大項目1919環球采購,2018年第一季度東南紅酒自貿直銷中心銷售金額達1億元,酒劃算加盟商為348傢;2017年,航空維修實現產值132.6億元、同比增長9.14%……

“借助自貿區的平臺,在‘傢門口’就能買到全球各地的商品,而且品質也有保障,真的很方便!”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現如今,自貿區的改革紅利也開始走進普通市民的生活。


3052CA6B243539FB
arrow
arrow

    dbh353jh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